父母常常數(shù)落我的睡眠習慣。他們告訴我早睡早起有多少好處,還拿出年輕時的表現(xiàn)作為范本。最讓我動容的一句話是:“你就算不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也該為孩子的身體想一想!”的確,我女兒不到五歲,動不動就10點11點上床,我也沒有催促的意識。反觀我上小學以前,養(yǎng)成了每天不到9點就入睡的習慣,的確是靠父母以身作則。
我有時也不理解他們:“那么早睡覺,你們不會不甘心嗎?“會啊,誰不想玩,”他們說,“但為了健康嘛!”
仔細想了想,我對健康并沒有那么大的焦慮。我又問:“那你們是覺得,晚睡幾小時就要生病嗎?這種觀念是醫(yī)生說的還是哪里來的?”他們說不上來,但認為肯定對健康不好,毫無疑問。
“小孩子睡不夠的話,長不高!”母親說。
我女兒長得也不矮。
父親又提出新論點:“早睡早起本來就是好習慣!”
“可確實有很多事情想做。”
“你熬夜做的都不是正事,”父親一眼看穿了我,“玩手機、打游戲,有什么用?有時間,不如第二天早早花到正事上,比如早鍛煉?!?/p>
當聽到父母說“正事”的時候,我忽然意識到一點,在他們的世界里,生活是嚴肅、刻板、乏味的。睡覺對他們來說,是正事,是有用的。
總體上,父母這代人活得很確定。當一個人認為生活很危險,就需要用規(guī)則來保護自己。他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活下去,活得安全一點。對那代人來說,生活并沒有太多可供挑選的余地。對于什么是好,他們有非常確定的想象。
吃自助餐的時候,有人精挑細選,也有人胡吃海塞,吃到胃難受。后者多半還沒有完全擺脫心理上的匱乏感。在自助餐廳里,那并非理性的選擇,但是換到一個食物匱乏的環(huán)境,就是重要的求生策略了。父母那一代年輕時真正可以掌控的東西太少,看不見未來的路,聽天由命,憑票分配,沒有資源,也沒有夢想,不敢下海,不懂理財,牢牢抓著一個鐵飯碗,吸收不到更多信息,也不敢相信已經(jīng)脫離險境。他們每天規(guī)律起居,好像惟有如此才能維持某種恒定感,等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像農(nóng)民守候麥子成熟。
這樣一想,我就可以理解上一代了。
他們有時候責怪我太馬虎,不用心,做不好一個父親。我在我女兒這么大的時候,被迫認識了全套漢語拼音、幾百個字,背好多首唐詩,好像還會20以內(nèi)的加減法,而現(xiàn)在我什么都不教給孩子,哪怕我一整個晚上都在玩手機玩游戲?!澳氵@樣怎么行,太不負責任?!蔽医K于理解了他們的憂慮。可我就是不擔心啊。
只能說我生長在相對豐饒的環(huán)境里,很少體驗到匱乏的滋味(這正是父母用他們確定的努力為我爭取的),就不覺得生活可怕。雖然健康、財富、孩子、事業(yè)……一切都有變數(shù),但都沒那么值得擔心。
我不需要抱著“惟一正確”的生活方式來應對生活本身。
我躺在床上的時候,可以工作,可以看書,可以看視頻,可以在群里聊天,可以發(fā)呆,困了當然也可以睡。每個選擇都不錯。有時我反而不知道該干什么……而正是通過這種迷惑,我才確認了我的自由,不必按照給定的模板或規(guī)則定制我的人生。也許正是為了確認這一點,我才久久不睡。
有時我也站在床前,看著女兒歪七扭八的睡相,想起小時候的那些條條框框。對下一代來說,出生在一個更加不同的環(huán)境里,恐懼更少,自由更大。我忍不住想:長大以后你是什么樣?會比現(xiàn)在的我更迷惑嗎?
我猜,父母看到這一幕,一定會搖頭喟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想它干啥,快睡!”我理解,但也特別想抱一抱他們,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