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忌諱拿終身成就獎,總覺得是“時日無多”的標志。去年,“萬能配角”田豐赴臺領獎,倒欣欣然了無禁忌:“我等了你(金馬獎)半個世紀了!”
10月22日,87歲的田豐在香港去世。記得“田豐”這名字的人不多,不過只要生在85前,他的臉你一定有印象:錄像廳時代,他是《英雄本色》里狄龍和張國榮的父親,是《獨臂刀》里王羽的師傅,還是《精武門》里李小龍的大師兄。八九十年代臺劇正火,萬人空巷的《星星知我心》《昨夜星辰》甚至《包青天》里都有這位老爺子壓場。時光躍至千禧年前后,他又成了蘇有朋或陳柏霖的爺爺、桂綸鎂的博物院老前輩……這張熟悉的老臉,也讓人想起已去世的喬宏、郎雄、午馬等,他們是定海神針似的存在,有他們在就透著“可信”二字。所謂江湖地位,不過以“臉”服人。
田豐出生在上世紀20年代末的北平,少年時好動愛玩,抗戰(zhàn)時更跑到后方話劇團演戲,但家里不看好,只望他找份“正式工作”。1949年,他跟著國民黨空中話劇團到了臺灣,后誤打誤撞進了張徹的處女作劇組,自此踏上演員生涯。50年代臺語片風行,國語演員生計堪憂,他兼起副導演和幕后工作。那時不乏赴臺取景的香港劇組,田豐結識了邵氏導演羅維,60年代便轉戰(zhàn)香港。彼時邵氏臥虎藏龍、風氣開明,他軋戲之多曾有“田九部”之稱,此外還給李翰祥當副導演,為程剛寫劇本,加上重逢了舊相識的張徹和中學同學胡金銓,在他們的巔峰之作里,他留下了不可或缺的身影。
田豐只自己執(zhí)導過一部電影,反響平平;但作為演員,卻是許多導演心中的綠葉頭牌。70年代他決定離開邵氏,邵氏急得馬上派人到臺灣,指定找像他這樣的演員。由于長相眼突眉挑,田豐壯年時常演反派,中年之后面相漸漸柔和,演起老生更是得心應手,不論忠奸都左右逢源。
對演員要求甚高的侯孝賢,在自傳味甚濃的《童年往事》里,找他演自己的父親。王家衛(wèi)拍《愛神?手》,找他演小裁縫張震的師傅,還叫后者留意他的演繹方法:不用“演”很多,只用聲音娓娓道來,已十分生動。
在戲班行話里,主角是面子,配角是里子,而田豐正是這樣的硬里子演員。
當年離開邵氏,他毫不介意公司四處找人取代自己,還著意打造跟自己外形戲路皆相似的兩名后輩,詹森和谷峰。早年張徹剛簽下國泰合約,就逢邵氏來撬人,心猿意馬之際被他勸?。骸安挥每紤],做人要有誠信,你跟國泰簽了一年,就先做完一年。”更早的臺灣歲月,有位富二代為圓導演夢,找田豐掛名副導拍戲,他暗暗叫苦,但還是勞心勞力一攬子完成了。半個世紀后,妻子在臺灣過世,有骨灰塔寺愿意無償提供塔位,一問才知,老板正是當年那位富二代。
若穿越回去,扛一臺攝像機跟在田豐身后,他的一生會是部不差的紀錄片,有家國風云,有臺灣“外省人”歲月,有載入史冊的邵氏時代。和他打過交道的名人明星不勝枚舉,65年演藝生涯,他參演超過三百部作品,走過了港臺影視工業(yè)最輝煌的年代。但那些時代已經過去了,連邵逸夫的左右互搏之作、搶走不少戲院觀眾的TVB,也被新世代觀眾迅速淡忘。
田豐也早已被人淡忘。晚年的他,在香港新界的公屋獨居,走在街上也鮮少被人認出。每晚臨睡前,他會對著墻上的妻子遺像說上一會兒話。去世前一個月,他打電話給臺灣圈中老友常楓、張國棟,說自己抱恙,行動不便,讓對方注意身體。
藝人只有兩次被記住的機會,一次是最當紅的時候,一次是去世的時候。當他淡出,就如同“死了”,而他真正離開時,卻因為被人想起而又“活”了一次。電光留影,懷念田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