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伊?!せ艨耍窃?006年夏日午后的健身房。那時剛大學畢業(yè),24歲的我還在做著自由職業(yè)作家的夢,滿腦子文藝念想,揮霍著青春。每天完成文字工作后,午后3點都會去小區(qū)的健身會所跑跑走走,換換腦子。
現(xiàn)在還記得,在逆光的屏幕上,他瞇著細長的藍眼睛,凝視著翩翩起舞的朱莉·德爾比,眼神深邃得不知所終。
那部電影叫《愛在日落黃昏時》,是備受國內文藝青年追捧的“愛在三部曲”的第二部。這個系列講述一個美國文藝話嘮男青年和一個法國文藝話嘮女青年在旅途中偶遇、隨即展開長達18年的相識、相戀、結合的話嘮“史詩”。這個系列電影的特別之處在于,導演不玩“閃回”和“蒙太奇”,兩位主演確實活生生地時隔9年傾情奉獻一部,并同時參與編劇,將9年來的經(jīng)歷、思想沉淀下來寫進故事。
像王家衛(wèi)的電影旁白,我可以深情地回憶道:第一次見到我男神,他34歲。那該是一個男人最好的年齡。
從此,我確定了男神的標準:簡潔的短發(fā)、臉一定要瘦,兩頰線條立體,眼睛細長深邃,唇形飽滿好看。其后諸人,也不過是“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那天,我神魂顛倒,萬般央求健身房的前臺阿姨,想說服她把那張碟賣給我,阿姨說,她做不了主。那是會員存在這里跑步看的,據(jù)說他是一名導演。
那個在線視頻網(wǎng)站稀缺的年代,文藝青年們大多還奮戰(zhàn)在淘碟一線。我跑遍了熟識的音像店,終于淘到了那張夢寐以求的碟,還附帶另一個驚喜:這部電影是一個系列,還有一部叫作《愛在黎明破曉前》。
雖然拍攝在先,但在我心里姑且只能稱之為“前傳”?!扒皞鳌惫秤?995年,法國文藝女青年朱莉整部都穿著“新千禧年”來臨前很流行的細吊帶長裙。男神則讓我大跌眼鏡——一個剛被前女友甩掉的油頭粉面的正宗美國正太,熱衷在心儀的小妞面前侃大山,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同于《死亡詩社》的稚嫩——世界屬于那個叫杰西的青年,那雙眼里始終有星光,洋溢著奢侈的青春。我卻還是愛那個9年后婚姻處于崩潰邊緣、為了兒子選擇隱忍、同時卻為尋找當年的法國女友孜孜不倦寫了一部書來紀念的職業(yè)作家大叔。
在《愛在日落黃昏前》的后半段,男女主角巴黎重逢,在車里有一段對話,他聽著女主角喋喋不休的抱怨,無奈而深情;細長眼睛隱約閃著淚光,喃喃回憶起9年間的自己:“夢想就是……”
那一刻的心境,已經(jīng)分不清是角色還是伊桑本人。畢竟時光真的走過。
又一個9年過去,現(xiàn)在的我早已擱置了最初的目標,找了一份事業(yè)單位的穩(wěn)定主業(yè),每年夏天總會拿出這部《愛在日落黃昏前》重溫,那是心里的一個柔軟角落,有奇遇和未盡的夢想。
2013年,“愛在三部曲”拍攝了第三部,文藝青年們終于結成怨偶,有了愛情結晶,過起柴米油鹽的日子。伊桑也在第二個“9年”間,經(jīng)歷了離婚和再婚,成了4個孩子的爹,拍各種文藝、變態(tài)、滄桑、未來、異類的二三線影片。有影迷說,這是天蝎座獨有的魅力與執(zhí)著,在繁華的好萊塢名利場,他堅守著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也有人說,他近年來越發(fā)邋遢小眾,怎么就放棄了在文藝雅痞的路上一路狂奔呢。
我倒是覺得,他壓根沒想過為自己設計一條路,一如那個在異國的火車上遇到心頭愛就立即行動起來的美國男青年,這么多年來,他一直都是他自己——有一種欲圖“毀滅”什么的決絕和深情,同時又難以掩藏下一秒試圖“拯救”它們的敏感和喋喋不休。
前者成就了我心中無法撼動的男神,后者則是解構這個虛無世界的男神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