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日,工作人員在海南??诩Z油儲備有限公司糧食儲備庫檢查儲備糧 圖/新華社
?
?
食物從地板堆到天花板
烏克蘭裔英國作家瑪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曾在2005年出版的小說《烏克蘭拖拉機簡史》中,細致地刻畫了饑荒時代留下的烙印。柳薇卡的父母是烏克蘭人,二戰(zhàn)期間他們背井離鄉(xiāng),被驅逐到德國基爾的一處難民營。1946年柳薇卡在那里出生,隨后在英國長大。
在書中第二章“母親的小遺產”開頭,柳薇卡用了三大段來描述主人公的母親柳德米拉的“食物儲存清單”。難以計數的食物被母親分儲在儲藏室、床底、種植棚、車庫和冰柜里,并定期更新。
在儲藏室,食物從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一聽聽的魚、肉、西紅柿、水果、蔬菜和布丁罐頭,一袋袋的糖(砂糖、細砂糖、冰糖、紅糖),面粉(普通粉、自發(fā)粉、全麥粉),米(布丁米和長顆粒米),通心粉(普通通心粉、短而卷曲的通心粉、細面通心粉),小扁豆,蕎麥粉,干豌豆,燕麥,一瓶瓶的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橄欖油),腌菜(西紅柿、黃瓜、甜菜根),一盒盒的麥片(主要是小麥片),一箱箱的餅干(主要是巧克力消化餅干)和一板板的巧克力。在地板上,瓶子里和壇子里的是一加侖一加侖黏稠的淡紫色液體,它們用李子、紅糖和蒜瓣制成,僅僅一杯就足以讓最資深的老酒鬼(這在烏克蘭社區(qū)里大有人在)昏睡達三個小時?!?/p>
柳薇卡的母親是她小說的靈感來源。在柳薇卡眼中,生于1911年的母親有節(jié)儉的天賦,“可以把骨頭和甜菜根做成羅宋湯,把過期牛奶制成斯美塔那酸奶油?!蓖ㄟ^在書中對母親柳德米拉的塑造,柳薇卡試圖闡明這種“天賦”的由來。
柳德米拉出生在烏克蘭。1932年,她21歲時,“歐洲糧倉”陷入了一場持續(xù)一年的嚴重饑荒。這場被稱為“Holodomor” (烏克蘭語,意為“饑餓而死”)的饑荒導致了數百萬烏克蘭人死亡,其間有超過2500人被判食人罪。
即便已在英國生活了50年,饑荒留給柳德米拉的記憶傷痕從未愈合?!八_定無疑地知道,在樂購超市和消費合作社堆得高高的貨架和存得滿滿的柜臺后,饑餓依然在游蕩徘徊,它撐著骷髏的身軀,睜著空洞的眼睛,伺機而動,一旦你放松警惕,就將你攝入囊中?!迸畠撼靶α旅桌膬洹白銐蚬B(yǎng)一支軍隊”,可她堅持自己的生存哲學:饑荒會被作為政治武器,而戰(zhàn)勝饑餓的唯一方法是貯存和積蓄。這是她找回自我和自由的漫長嘗試。
?
?
重啟“手冊”的爭議
除了時代遺留的饑餓夢魘,家庭物資儲備也常和過去動蕩不定的時局相關。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面對緊張而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國曾提出“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等口號。如今,在部分偏遠地區(qū)的建筑外墻上,還能依稀看到這些因歲月流逝和時代變遷而斑駁的口號和相關宣傳畫。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冷戰(zhàn)結束,核戰(zhàn)爭陰影漸散。同時,農業(yè)科技、工業(yè)化、市場化和社會保障體系等的發(fā)展也讓全球饑荒人數顯著下降。“囤積”一度離我們越來越遠。但作為動蕩與不確定性的附帶產物,它又如幽靈般不時縈繞。過去十年間,很多國家都曾發(fā)布過“指南”、“手冊”,告知民眾如何應對潛在的危機或戰(zhàn)爭威脅。家庭應急物資儲備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2016年8月,德國聯邦政府發(fā)布新的《民防方案》。長達69頁的《民防方案》建議每位德國公民儲備可維持兩周生存所需的食物,以便在救援人員到達前自保。列表中除了米、面、油、鹽,還列出了應儲存的面包、面條、水果、蔬菜、土豆、肉類、雞蛋、巧克力等食品的數量。這是冷戰(zhàn)后德國政府首次要求民眾儲備生存物資。
雖然德國政府表示,該方案早在四年前就著手制定,旨在修正過時的民防方案,不少民眾還是視之為對當時德國接連遭遇暴力和恐怖襲擊事件的回應。當時,受“阿拉伯之春”和國際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興起等影響,歐洲正經歷二戰(zhàn)結束后最大的一波難民危機。據歐盟統(tǒng)計局對2016年前9個月的統(tǒng)計,歐盟各國接納難民總數近99萬,其中德國接納難民最多,超過61萬。難民問題與恐怖主義結合使德國面臨嚴峻挑戰(zhàn)。在應對反對黨關于“鼓勵囤積物資是散播恐慌和不安”的指控時,時任德國內政部長托馬斯·德邁齊埃(Thomas de Maizière)表示,“力量來自合理的準備?!?/p>
2018年5月底,出于對恐怖襲擊以及波羅的海地區(qū)安全局勢不斷惡化的擔憂,瑞典也重啟了防戰(zhàn)防險手冊。約一周內,名為《如果災難或戰(zhàn)爭來臨》(If crisis or war comes)的手冊投送到全瑞典480萬戶家庭。這本20頁的小冊子介紹了瑞典可能面臨的各種安全威脅,包括軍事沖突、自然災害、網絡攻擊和恐怖襲擊等,告知國民如何“在日常生活天翻地覆”時,滿足食物、水、取暖和通信等基本需求。
小冊子中列舉的情況包括:商店無法提供食物和其他商品;無法為汽車提供加油服務;無法通過移動取款機提現;移動網絡和互聯網無法正常工作;無法獲得藥物或醫(yī)療幫助……“當我們受到威脅時,互相幫助的意愿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如果你準備好了,你將有助于提高國家應對重大壓力的能力。”小冊子寫道。
瑞典上一次向國民派發(fā)手冊是在1961年,冷戰(zhàn)時期。當時手冊的名稱是“如果戰(zhàn)爭來臨(If War Comes)”。負責手冊修訂的克里斯蒂娜·安德森談到半個多世紀后,國民面臨安全風險的流變,“二戰(zhàn)后的幾十年,人們只關注戰(zhàn)爭。當下的社會已完全不同,氣候變化、恐怖襲擊、流行病和假新聞等威脅要復雜得多。人們需要學習并知道如何應對?!?/p>
在德國和瑞典,這些手冊的重新問世在當時并未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囤積和搶購。事實上,新的“民防計劃”推出后,德國社會曾掀起一波關于“是否有必要儲存食物和水”的討論,并導致“倉鼠(Hamsterkaufe)”一詞在社交網絡短暫流行。而在瑞典,據本地媒體“The Local Sweden”記者理查德·奧林奇(Richard Orange)回憶,一種較為普遍的態(tài)度是,“日常生活的天翻地覆”在2018年仍然顯得“十分遙遠”。
面對可見的危機,并非所有政府都是“手冊”的擁躉。2020年3月,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伊麗莎白·布拉(Elisabeth Braw)在《衛(wèi)報》撰文談及英國民眾在疫情初期瘋搶衛(wèi)生紙的場面,“英國面臨的根本挑戰(zhàn)是,沒有人告訴英國民眾如何為突發(fā)事件做準備。”2019年,布拉曾向一群政府官員建議,英國可以效仿瑞典發(fā)布類似的指南。官員們拒絕了,“因為這會引起恐慌”,布拉說。
2021年12月17日,美國中部地區(qū)多個州遭極端天氣襲擊,人們在肯塔 基州梅菲爾德市格羅夫斯體育場領取救援物資 圖/新華社
?
?
鍛“鏈”
在布拉關于發(fā)布應急指南的提議被政府官員回絕前,一部分英國民眾已經開始為可能到來的危機做準備。
根據2018年6月生效的《退出歐盟法案》,英國會在格林尼治時間2019年3月29日23時正式脫歐。然而,歷經18個月的談判后,英國和歐盟仍未就脫歐協(xié)議達成共識,英國面臨無協(xié)議脫歐的風險。
在慈善機構工作的海倫娜提前囤積了足以支撐三個月的食物和日常用品??紤]到緊急情況下,寵物食品和玩具不會是政府考慮的優(yōu)先項,她為自己的寵物狗查理囤夠了一年所需。
海倫娜沒能獲得母親的理解。母親是脫歐的熱切支持者,指責她“輕信、無知和散布恐懼”。在接受《衛(wèi)報》采訪時,海倫娜表示,她希望母親是對的,“如果一年后我坐在這里想:‘該死的,我的架子上還有罐裝土豆,我會非常高興?!?/p>
和海倫娜一樣,居住在劍橋的經濟學家、英國財政部前顧問黛安娜·科伊爾(Diane Coyle)也是囤貨者中的一員。在科伊爾看來,很多反對者未充分理解現代供應鏈的運行模式,“不只是超市貨架上的商品,而且是商品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所有進口原料或部件,都可能受到影響?!睙o協(xié)議脫歐很可能導致供應鏈物流受阻,原材料與貨品流通不暢,進而影響產品出貨進度,最終影響市場交易。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世界正處于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Ulrich Beck)出版了反思現代化和全球化風險的著作《風險社會》。貝克在書中提出,風險有別于傳統(tǒng)危險,它是現代化的威脅力量和令人懷疑的全球化所引發(fā)的后果。自1986年《風險社會》首次出版至今,人類越來越頻繁地目睹“文明火山”的噴發(fā)。
在全球化背景下,影響安全的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F代供應鏈體系龐大而精密,保證了企業(yè)得以降本、提質和增效。精益生產和即時生產模式有利于企業(yè)削減庫存、減少浪費。然而,供應鏈系統(tǒng)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任何一環(huán)出現問題,耦合就可能成為桎梏。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基輔,一棟居民樓在沖突中被炸毀,市民排隊采購應急物資 圖/視覺中國
2021年11月,世界貿易組織發(fā)布了《2021年世界貿易報告》。報告的數據顯示,2000-2010年全球總出口年增8.7%,2010-2019年增速放緩至3.7%。報告還指出,新冠大流行造成的健康和經濟危機是對世界貿易體系的一次大規(guī)模壓力測試,對全球供應鏈和各國之間的貿易關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在全球邁入“慢全球化(slowbalisation)”的同時,世界經濟正陷入低速增長期,并面臨發(fā)展范式的糾偏和供應鏈瓶頸難以消除的困境。俄烏沖突是最新的催化劑。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全球糧食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兩國小麥和葵花籽油的出口總量分別占全球貿易的30%和76%。2022年3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fā)布的食品價格指數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較上年同期躍升34%。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數據則顯示,截至2022年4月初,俄烏兩國的出口限制已經影響到全球17%的糧食供應。
多米諾骨牌效應還在繼續(xù)。3月以來,埃及、土耳其、印尼、印度、阿根廷、匈牙利、塞爾維亞等糧食主要出口國相繼宣布暫?;蛳拗朴衩?、小麥、豆類或食用油等的出口。5月4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fā)布的《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明確指出,俄烏沖突暴露了全球糧食體系的相互關聯性和脆弱性。
在經歷了新冠疫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后,出于對潛在物資短缺及食物價格上漲的擔憂,3月起歐洲部分地區(qū)再現囤貨潮。一些商店不得不對食用油和谷物類商品實行定量銷售。在德國,曾被社交網絡調侃的“倉鼠”一詞開始出現在貿易協(xié)會發(fā)布的通知上。
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的報道,一家位于德國法蘭克福的Penny超市在店里張貼的告示上寫道,“請表現出團結,想想你的鄰居——不要不必要地囤貨!”而來自意大利米蘭的Sabrina Di Leto購買了20包意大利面和幾公斤的面粉,并打算將后院改造成菜園和雞舍。在米蘭,3月中旬面包的售價高達每公斤8歐元,較上年11月上漲了約一倍。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擔囤貨的成本,那些嚴重依賴俄烏小麥出口的貧窮國家將比歐洲承受更嚴重的打擊。
受疫情影響,國內部分城市也出現過一些囤貨現象。如4月23日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5例,此后數日各大商超菜市迎來人流量高峰、電商平臺的社區(qū)訂單猛增。需求增加引發(fā)蔬菜市場價格波動?!侗本┣嗄陥蟆肥崂恚?5日新發(fā)地市場蔬菜加權平均價是3.91元/公斤,26日上漲至5.15元/公斤。為了保供,產地、商戶、賣場、物流、政府各部門迅速反應。據《北京日報》報道,4月27日新發(fā)地市場蔬菜上市量為2.58萬噸,打破了市場成立34年來歷史同期最高紀錄。而根據常年數據測算,北京市蔬菜日供應量維持在1.8萬噸就能滿足市民需求。隨著蔬菜供應終端趨于飽和,北京蔬菜流通秩序始終維持正常。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宏偉的研究專長是應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與政策、國家安全管理,在他看來,相比饑荒和短缺的時代,現代社會不是缺少物資,而是高度依賴于物流和供應鏈。“在一個物質充裕的社會,人們習慣于有錢就能采購到一切,對極端情況的耐受程度較低。而物流和供應鏈經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擾動?!蓖鹾陚ピ诮邮堋赌戏饺宋镏芸凡稍L時說?!皧W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導致‘動態(tài)清零’困難加大,拉長了供需矛盾持續(xù)的時間?!蓖鹾陚フJ為,如何確保災難發(fā)生之下供應鏈的韌性和穩(wěn)定性,是所有政治和經濟主體必須面對的新問題,“值得從國家安全的高度去關注?!?/p>
2020年11月7日,英國倫敦,民眾購物囤貨 圖/人民視覺
?
?
體系
瑞典民事應急署(MSB)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2月29日起的一周內,《如果災難或戰(zhàn)爭來臨》手冊的電子版已被下載近9萬次,而去年同期的下載量為790次。
人們的焦慮需要被承認和管理。雖然心理學家和民防專家的共識是,為可能的緊急情況或危機做好常態(tài)化準備,比恐慌性購買更明智;然而無可避免的是,后者更為常見。在全球范圍內,如何提高對災害問題不關注或關注度較低人群的防災意識,都是防災教育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最具挑戰(zhàn)之處。
有“日本災害社會學集大成者”之稱的《災害與社會1:災害社會學導論》(以下簡稱《災害與社會1》)曾論及“公助”的局限性,“即使充分考慮到災害應對需求,行政服務體制還是以滿足日常需求水平為基礎的。尤其在城市型災害中,災害規(guī)模越大,行政服務供不應求的情況越嚴重”,“為了把災害的受害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圍內,‘自助’、‘共助’和‘公助’必須協(xié)同一致,各自發(fā)揮作用?!?/p>
2022年5月24日,人們在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qū)的一家超市選購嬰 幼兒奶粉。美國國內“奶粉荒”已持續(xù)數月,起初歸因于供應鏈不暢和工人短缺 圖/新華社
日本是“多災之邦”。據王宏偉介紹,日本的災害治理模式經歷了幾個轉變的過程。二戰(zhàn)后的日本滿目瘡痍,無論是治山、治水、治河、治沙,災害的本源治理均由政府投資。20世紀七八十年代,受新自由主義影響,日本開始強調“自助”,“自己的安全自己守護”;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成為另一個轉折點,因志愿者在災后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共助”被進一步納入災害應對體系。
中國同樣是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1998年張北地震后,民政部、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建立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制度的通知》,在全國建立了救災物資儲備制度。2003年“非典”后,借鑒美國、日本、歐洲等在風險管理和綜合減災方面的經驗,中國開始強調發(fā)揮社會公眾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主張將應急管理的關口前移,實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
王宏偉
“歐美國家的危機響應模式是自下而上。社會主義的優(yōu)勢體現在巨災發(fā)生時或恢復重建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調動多方力量,統(tǒng)籌應對。但這種優(yōu)勢需要向風險防范和應急準備方向延伸。”王宏偉對《南方人物周刊》說。
社會在變化,災害也在“進化”。當國內和國外、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風險交織,災害治理模式也需要更具創(chuàng)新性、靈活性和適應性。王宏偉認為,由政府主導向社會多元共治轉變是發(fā)展趨勢,也對我國傳統(tǒng)的“強政府、弱社會”格局提出了挑戰(zhàn),“會有一個不適應的過程。”
2021年11月2日,幾則關于應急物資儲備的消息在網上廣泛傳播。商務部印發(fā)的《關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wěn)價工作的通知》提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fā)情況的需要?!苯又?,“江蘇下發(fā)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等消息也在網絡上熱傳。2日當晚,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回應稱,《通知》是基于當年秋冬季節(jié)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蔬菜價格波動上漲、新冠疫情多地散發(fā)、拉尼娜現象或將升級等情況提前做的工作部署,目的是更好地保障今冬明春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商務部早前的數據顯示,受種植區(qū)強降雨和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影響,截至2021年10月22日的四周內,蔬菜批發(fā)價格飆升28%,已處于當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也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回應稱,建議清單是正常工作安排,旨在提高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事實上,早在2020年10月14日,國家發(fā)改委等14部門印發(fā)的《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就提到,衛(wèi)生健康委、應急部、發(fā)展改革委等需在秋冬季推出全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并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制定擴充版清單,引導城市家庭進行家庭急救箱等醫(yī)療物資儲備。
近年來,全國多個省份均發(fā)布了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王宏偉表示,相比緊急狀態(tài)下的政治動員模式,綜合減災更應采取常態(tài)化治理模式。這意味著應急管理不再只是政府的獨角戲,而是需要把企業(yè)、社會組織以及公民個人的力量整合起來,形成合力。
瑞典《如果災難或戰(zhàn)爭來臨》(If crisis or war comes)手冊
2022年5月16日,《求是》雜志刊發(fā)中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文章《完善國家儲備體系 保障初級產品供給》。文章在談及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儲備體系時談到,“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共建、多元互補,健全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實物儲備和產能儲備、政府儲備和企業(yè)儲備相結合的儲備機制,增強全社會安全發(fā)展韌性?!?/p>
雖然家庭作為社區(qū)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受各種災害影響的主要群體和災后急需援助的對象,因此以家庭為單位儲備的應急物資理應是應急救災物資儲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在王宏偉看來,從應急物資儲備角度,“自助”的提出只是為了培養(yǎng)底線思維,預防極端情況出現。外部救援力量有時無法及時到來,“自助”可緩解“公助”的壓力?!斑@并不意味著要把物資儲備責任分解落實到老百姓頭上。”
王宏偉觀察,最近人們在囤貨時更多的是儲備日常生活物資,特別是食品,而非真正的應急物資。事實上,在許多省份的應急管理部門發(fā)布的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中,除了水和食品,還包括各種應急食品、個人防護用品、逃生工具、醫(yī)療急救用品和藥品、相關信息資料等等。王宏偉強調,“公眾的物資儲備應遵循合理和適度冗余的原則。在一個日常物資供給非常及時而豐富的時代,讓老百姓去走向另一個極端,再回到物資匱乏時代,是不可能的?!?/p>
?
?
?
意義
2020年6月,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李永晶在《南方周末》發(fā)文談及日本“自助—共助—公助”三位一體的救災模式。從日本的經驗教訓出發(fā),李永晶寫道,“由于人們以及政府因其必然有限的理性和能力,在應對災害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會發(fā)生失誤,因此,為了將災害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一種多重的防御機制就顯得必不可少?!保ā冬F代日本“與災害共生”的文化觀察》)
如今,兩年過去了,住在上海嘉定區(qū)的李永晶對災害有了更直觀的體驗。從4月1日開始,他所在的小區(qū)實行“足不出戶”的政策,近三周后才實現了“小區(qū)自由”,可以在小區(qū)內走動。5月第2周,他憑居委發(fā)的限時出入許可證,時隔40天,第一次步行到指定的超市購物,超市距離小區(qū)大概4公里。最后一周,他拿到了新的出門許可證,每日白天可出去一次。其間,他重新思考了“自助”、“共助”與“公助”的意義和關系?!昂芏嗍虑?,如果不是你的真實體驗,可能在關鍵地方的理解上就會差那么一點點。體驗會強化此前從書本、觀察或推理中獲得的認知,你會更知道什么是最關鍵的東西?!崩钣谰г诮邮堋赌戏饺宋镏芸凡稍L時說。
除了物資儲備,自助首先需要精神方面的準備?!艾F代社會是風險社會”的認知正逐漸被越來越多人正視和接受,正如《災害與社會1》所說,人們不得不“從肯定硬件承受力的有限性出發(fā),思考社會如何把災害的破壞控制在最小程度”。與風險共生并非消極的宿命論,而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積極應對。從災害社會學的角度看,提高對災害或風險環(huán)境、預防及技術對策等的科學認知,有利于緩解其突發(fā)帶來的心理喪失與不安,也是從心理層面減少社會“脆弱性”和提升“復元·恢復力”的必要前提。
在李永晶看來,“自助—共助—公助”的救助模式之所以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普遍的解釋和應用能力,在于它作為一種災害應對機制,考慮到了人們形形色色的需求?!白灾焙汀肮仓毕鄬`活,能照顧到多樣化需求,但能力有限?!肮蹦芰姶?,但原則上不考慮個體差異,只能按照一刀切的、普惠的方式進行,有時候政策的棱角可能會傷害到一些人,甚至造成次生災害。
2021年11月12日,成都糧食集團青白江國家糧食儲備庫,工人卸下從外省運來的糧食?圖/新華社
《災害與社會1》曾提出,在傳統(tǒng)的災害認知中,災害被看作一種解剖社會、揭示社會本質的機會,但這并不只是指社會的弱點會在災害的破壞過程中得以暴露,也意味著引發(fā)災害的各種原因也潛藏在社會過程自身之中。
疫情同樣是面鏡子。李永晶認為,面對危機,中國社會治理的優(yōu)勢體現在社會動員和管制層面,但很多細致的工作仍有待完成?!白钪匾囊稽c是完善‘共助’(或‘互助’)和‘公助’層面的法律法規(guī),以便在災害引發(fā)的混亂時期有章法可循。只有在法律規(guī)范下的公共救助活動,才是‘公助’,以區(qū)別于以自愿和任意為特征的‘自助’和‘共助’。三者的責權關系應做出更明確的界定,這個過程需要專門知識,需要廣泛的社會參與以達成共識?!?/p>
1980年代末,李永晶還在遼寧省大連市念初中時,學校曾開設一門名為“人防常識”的課程,用的是全國通用教材,教授的內容包括遭遇原子彈襲擊時該如何自我保護、如何躲過沖擊波等等。多年后,李永晶在華東師范大學任教,教授過幾年“社會學概論”課程。受在日本生活體驗的啟發(fā),每年講這門課時,他都會安排一次主題為“公民與安全教育”的特別講義,內容涉及地震、火災、踩踏、劫持、溺水等突發(fā)情況的應對。通過在課堂上對虛擬危機的模擬,李永晶希望幫助學生們提高危機意識,以便在危機到來時能“自助”以及“助他”。
2022年3月23日,上海閔行一個封控小區(qū)內,居民選購運進小區(qū)的蔬菜 圖/新華社
而當模擬成為現實的危機時,思考和行為模式的改變就成為一種必然?!斑@兩年大流行引發(fā)的一些區(qū)域和全球危機事件,確實在顛覆一部分人對安全、和平與幸福的傳統(tǒng)觀念。能夠認識到真相,是一個好的開始。”李永晶說。
“囤貨”正是思考和行為模式改變的一種表現。李永晶居住的小區(qū)有幾百戶人家,封控時鄰里們會通過微信群互通有無。其中有一家人十分慷慨:有人茶喝完了,女主人直接拿出了一斤;有人想喝可樂,女主人一下送出了六罐;有人急需醬油或調料,女主人讓直接過去拿……李永晶覺得,這家人的慷慨和善良毋庸置疑,但前提是有足夠的“冗余”,相反則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更嚴重的危機時刻,這種‘冗余’可能是為你等到‘共助’和‘公助’的救命條件?!?/p>
如今,在社交網絡上,“逢事必囤”成為一個梗。有人將“囤菜”比作“買期權”。曾經在一代人身上留下的烙印正以某種形式重現。疫情會帶來哪些不可逆的改變?這些影響將會如何被消解或如何成為常態(tài)?它會成為重塑國民應對災害的觀念乃至文化的契機么?
李永晶
“為什么不呢?”當我把這些問題拋到李永晶面前時,他這樣回答,“如果還沒有成為這個契機,我們所有當事者就有必要以自己的方式,讓它成為一個契機。正視創(chuàng)傷是思考真正的開始,否則災難可能被簡化為‘數字’,簡化為某種自然秩序或宏大敘事的一部分。長此以往,人們也就只能在這個粗大的線條上思考問題。”
而“囤貨”背后,應如何重建安全感和信任感?對李永晶來說,個體和社會的關系應重新被審視。除了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做好“自助”的準備,守住最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可能更重要?!斑@不僅是危急時刻‘共助’的一個基本動因,更是維系社會團結、維系社會健康的基本要素。而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在這個行為模式上建立起更有韌性、更細致的災害應對模式,那就算有意義了?!崩钣谰д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