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華濤:再回“老陣地”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特約撰稿? 何豆豆? 日期: 2022-04-22

十年前,滕華濤可能會更關注城市中的階層變化和問題,通過具象的物質,比如房子以及房子代表的財富來展現(xiàn)。但如今,他更在意人物內(nèi)心的變化。

時隔十年,導演滕華濤再次帶來都市現(xiàn)實題材劇集《心居》,近期在愛奇藝和兩大衛(wèi)視平臺熱播,引發(fā)廣泛討論。與其十幾年前執(zhí)導的同樣圍繞“房子”這個具象物體的作品相比,《心居》中的主角們的心態(tài)已然不同。在滕華濤看來,房子在如今作為物質財富的象征意義已經(jīng)弱化,正如劇名所示,人們更在意內(nèi)心深處的居所——那個可以讓人安心的精神港灣。

滕華濤擅長捕捉大眾普遍在意的現(xiàn)實議題。除房子外,他還拍攝過討論“小升初”問題的《瞧這一家子》、呈現(xiàn)婆媳不同觀念的《雙面膠》、展現(xiàn)80后婚戀狀態(tài)的《裸婚時代》,也記錄了先婚后愛、白頭偕老的《王貴與安娜》的故事。在他的作品中,從來不回避當下時代里的尖銳問題:房奴、反腐、職場潛規(guī)則、婚姻模式等。

拍完電視劇《浮沉》之后,滕華濤的工作重心轉向了電影,如果說這十年是他的冒險與嘗試,此次拍攝《心居》,則是他再回老陣地的新思考。

?

?

階層展現(xiàn)

2019年,騰訊影業(yè)把小說《心居》給到滕華濤時,還是未完成狀態(tài),他拿到的是一個只有四分之三內(nèi)容的打印稿,又等了一段時間,作者滕肖瀾完稿,他才看到故事的結尾和最終走向。

關于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滕華濤有自己喜歡的范疇。他更傾向于都市向,有一定的時代特寫和觀察,并且以小人物為主,能夠多層次展現(xiàn)都市人群面貌。滕華濤的劇集大多依托文學作品,2012年拍完《浮沉》后,他一直沒看到滿足類似要求的小說,這也是他此后十年沒再拍電視劇的原因。

直到《心居》出現(xiàn),他認為找到了他想要的。故事以高知高職高收入的顧清俞和外來者馮曉琴二人在上海置換房子為主線,展現(xiàn)了不同階層的人在生活中為了自己的目標作出的不同選擇。無論是人物、情節(jié)還是議題,“都在小說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除此之外,作者滕肖瀾是上海人,而上海也是滕華濤電視劇最重要的拍攝城市。在他看來,展現(xiàn)中國城市三十年左右發(fā)展史,上海相對來講更為典型,更能代表都市化進程?!斑@些條件都具備的狀況下,我選擇回來做好久不做的電視劇了?!?/p>

久未觸碰劇集,滕華濤并未覺得生疏。他還是從原著小說出發(fā),問自己感興趣的點在哪。他習慣和原作者一起改編劇本?!缎木印犯木幱脮r一年半,不算慢,“人物和臺詞都還是維持原貌,滕老師的語言很鮮活。”滕華濤說,“更提煉的東西是,《心居》做的是這十年的一個都市變化觀察,層級的相對固化。這個是電視劇比原小說更明確的一個主題。”

說起劇中人物的階層劃分,除了吃穿住行等硬件上的明顯區(qū)別外,滕華濤認為他們在心理特質上的不同可能更明顯。比如演員張頌文扮演的展翔,其代表的一類人在十多年前或者更早,依托社會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早早完成了物質財富的積累,達成了階層的躍升。但是在現(xiàn)階段,他靠“有錢”已經(jīng)不能完成向更高一步的跨越了,文化或者精神層面的差別是金錢彌補不了的。

十年前,滕華濤可能會更關注城市中的階層變化和問題,通過具象的物質,比如房子以及房子所代表的財富來展現(xiàn)。但如今,他更在意人物內(nèi)心的變化。

?

?

女性觀察

滕華濤塑造過不少經(jīng)典的都市女性形象,《王貴與安娜》中海清扮演的娟秀大氣的安娜、《瞧這一家子》中朱媛媛扮演的事業(yè)強人孫曉丹等?!缎木印分械呐越巧灿X得確實比男性角色更正面,典型的就是海清扮演的馮曉琴和童瑤扮演的顧清俞。前者堅韌而有目標,為了有個家歷經(jīng)波折,嘗試了各種工作;后者大氣明理,在情感和家庭波折中完成了與自我和他人的和解。

《心居》劇照,海清

在原著小說中,顧清俞的分量并不多。做劇本的時候,滕華濤跟滕肖瀾說,還是要先確定主要人物,除了馮曉琴外,還有誰?從小說本身來看,顧清俞和馮曉琴是兩條女性線索。于是電視劇選擇了雙女主模式,打開方式是一場由于房子引發(fā)的姑嫂之爭,盡管這并不是《心居》的核心主題,但是滕華濤覺得它更利于觀眾進入。

滕華濤認為,像顧清俞這樣非常典型的上海一線大都市職業(yè)女性,她代表的人群數(shù)量并不多,占的比重也不大,但是她的話語權是很強的、在家庭當中的地位也是高的。而馮曉琴則是中國一線到五線城市里普遍存在的一個女性形象,是大多數(shù),觀眾對其有很強的代入感和共鳴性。對于這兩個女性角色,滕華濤表示并沒有任何個人感情上的偏向。他跟編劇、主創(chuàng)、演員都強調(diào),不要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去觀察和呈現(xiàn),就當他們(角色)是一些認識的朋友。“顧清俞和馮曉琴雖然是很近的親屬關系,算是家人,但其實又不是一家人,有很微妙的層級差異。但這個差異性對于我來講沒有任何好與壞或者是與非,我只是希望通過人物更精準地去描述現(xiàn)有的層級狀態(tài)?!?/p>

籌備期間,滕華濤和團隊做了很長時間的調(diào)研,重點就在顧清俞這樣的女性。劇中顧清俞有句臺詞是,“我對錢無所謂,多一個零少一個零的事情?!逼鸪?,滕華濤時常發(fā)出疑問,真的是這樣嗎?這是真實存在的嗎?他們在上海面見并采訪了大量曾在陸家嘴做投行的女性高管,年齡也都與顧清俞相仿,“才知道這些人不是只在文藝作品中出現(xiàn)的?!?/p>

劇中顧清俞遲遲未婚,心中一直放不下青梅竹馬的同學施源,再次重逢后選擇跟從內(nèi)心和他結婚。但最終,兩人的感情因現(xiàn)實的差距以悲劇收場?!斑@么一個高知精英女性,她怎么會對自己十幾歲時候的情感有這么大的執(zhí)念,飛蛾撲火。我覺得不是太理解?!弊隽舜罅坎稍L之后,滕華濤發(fā)現(xiàn)了顧清俞們在情感上的相似狀態(tài)。

那是一類中國女性的成長樣本:二十多歲到投行工作,壓力大,個人時間被壓縮近無,一路堅持下來,并走上高位,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所以她們在大多數(shù)女性談戀愛、結婚、生孩子的年齡階段,沒有精力去做這些事。一直到顧清俞這個年紀(接近40歲左右),真的感覺累了。

接下來的選擇無外乎兩種。第一種是換一個相對輕松一點的工作,也想找個另一半了。第二種則是被家里逼迫,必須得結婚。所以在滕華濤的觀察里,基本上這些投行的女高管,都是年齡很大才結婚,很少有生孩子的。找到的另一半要么是比自己年齡小的,要么是各方面跟自己差距都很大的。在婚戀市場上,女性年齡是一個優(yōu)先權極高的條件,對她們來說,想找到歲數(shù)相仿且事業(yè)旗鼓相當?shù)娜丝赡苄砸押苄?。這種時候,如果不愿將就,很多人對感情的需求會變得近乎偏執(zhí)?!拔覀儾稍L之后,非常能理解顧清俞情感方面的訴求了?!?/p>

更值得一提的是,滕華濤發(fā)現(xiàn),比起馮曉琴這種還在為物質生存掙扎的女性,顧清俞們的心理焦慮感也并未更低,反而在精神、情感上的壓力要更多一點。

《心居》劇照

?

?

心安即居

《心居》第一集開頭,馮曉琴就點出了后來網(wǎng)友熱轉的金句:“房子是一個人的臉面,買什么樣的房子就是什么樣的人,至于租房的,都是無根的浮萍。”

滕華濤這樣設置的考慮是,這是都市劇的打開方式,直接點出現(xiàn)實問題,并呈現(xiàn)主角貫穿全劇的核心訴求和驅動力:房子是她的夢,也是她面臨的最大問題。當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想各種辦法的時候,故事就開始了。

說起馮曉琴對房子的執(zhí)念,滕華濤認為房子已經(jīng)是個比較物化的概念,她其實是對家有執(zhí)念,這個家不是別人的家,而是屬于她自己的家。他解釋說:“我覺得這個執(zhí)念其實也來自于一個女人的安全感。她并不是寄人籬下的,她要有一個安全的居所。這不是房子大與小的問題,而是她有一個心有所居的地方?!?/p>

滕華濤不否認開篇點題的話多少有點物化感和定性感,但這句話也確實準確展現(xiàn)了兩個女性代表的不同階層間的思想差異。馮曉琴為了200萬的房子東拼西借、連哭帶鬧,而對于上千萬的房子顧清俞想買就買,想不買就不買。表層行動之下,反映的是兩個人對生活的目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也不同。馮曉琴一直追求的安全感,顧清俞不曾缺失也未必能理解。但一樣的是,她們都在找心的居所。

隨著時代的變化,房子對人們的意義也在改變。十幾年前,在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大家需要的是第一套房,想的都是怎么能解決在城里的居住問題,這其中隱含的現(xiàn)實擔憂是未來很可能很難追上房價;另一方面,這房子關系著自己能不能在城市扎根,這城市里有沒有屬于自己的位置。而在《心居》階段,時間到了2022年,這里面幾乎沒有為第一套房子的焦慮了,都是在追求一種心有所屬的安全感?!安辉偈且粋€簡單的物化概念,我需要多大平米的,或者是什么地段的,或者多少錢的房子,以及這個房子到底能漲到多少。更多去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了,我覺得其實也反映了不同層級的追求,就是剛才說的你住什么樣的房子就代表你是什么樣的人?!?/p>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滕華濤也常被投資人問到一個問題:如何去抓住當下時代熱議的話題并注入作品?但他的答案正相反,他從來沒有為了某一個社會話題去做一個戲,這個公式對他來說不成立。電視劇從立項到播出,動輒歷經(jīng)兩年以上,就算在最初發(fā)現(xiàn)了怎樣的話題,時間一過,也未必存在或成立了。與其精心設計,他選擇相信作家。滕華濤認為,通過文學作品去把握和觀察也許更好,因為作家會有更敏銳、更有表達性的一面。“如果我覺得這個作品里確實抓到了一些問題,也能夠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看到一些現(xiàn)象,那我把這個故事提煉出來,而不是說先設置話題再去創(chuàng)作??赡芮『眠@些文學作品表達了我們想表達的,同時反過來又切中了現(xiàn)在都市生活的問題,才形成了所謂作品折射現(xiàn)實。”

滕華濤在《心居》拍攝現(xiàn)場

?

?

我們更懂得哪個階段拿什么去吸引觀眾

——對話滕華濤

?

人:南方人物周刊??滕:滕華濤

人:創(chuàng)作者都有自己的表達,你覺得《心居》中哪些東西是屬于原著小說的,哪些是屬于你自己的?

滕:我們也跟滕老師(編者注:原著小說作者)溝通過,她更多想寫上海的自己身邊的人,活生生的人。以小人物為主,以一個大家庭為主,主要是人的故事。她的小說給我提供了一個平臺也好,一個契機也好,讓我覺得各個層級相對的固化和更明顯的區(qū)分。我們的劇是圍繞這個為中心來做的。

我自己在劇本創(chuàng)作上的想法,一直以來,類似《雙面膠》《王貴與安娜》《裸婚時代》,其實都差不多。以人物為主,以情感向的東西為主,我覺得絕大部分95%以上的觀眾都是看這些,大家覺得有這么一個好看的故事,這個情感挺打動我的,就夠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觀眾關注到我創(chuàng)作本身的想法??赡苡袠O少量的觀眾,如果能從這些里面看到我的內(nèi)容本質、本意也挺好。

?

人:作品也是導演跟觀眾對話的媒介和載體,你覺得這么多年來觀眾有什么變化嗎?

滕:我不是跟觀眾直接交流,我自己其實沒有那么能直接感覺到觀眾的東西。這次《心居》播的時候,我也看一眼彈幕,好像覺得也是觀眾正常看劇的反應。

?

人:有沒有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

滕:具體的忘了,可能比起以前的觀眾,感覺好像現(xiàn)在大家站隊更多,明顯更喜歡選邊站。

?

人:你不拍電視劇的這十年,會關注每個階段的熱播劇嗎?

滕:我確實不太關注,不關注自己的戲播出來之后的各種反饋,也不太看電視劇。我是知道很多熱播劇的名字,但是具體他們拍啥了,我其實不是特別了解。我更多的注意力還是在網(wǎng)絡小說、文學類作品上。

?

人:為什么會選擇海清跟童瑤來演?你和海清都合作五部戲了。

滕:我自己也有掙扎的過程。我在看小說的時候就覺得,馮曉琴這不就是海清?但是做劇本的時候一直在掙扎,真的除了她沒別人了?我能不能跨出這一步,找另外的一個人,給觀眾新鮮感,也給自己一點新鮮感。但是最終想來想去、看來看去、拍來拍去還是拿著劇本去找她了,因為沒有別人能夠這么有能力把這個人演好。

?

人:童瑤呢?你有受她之前作品的影響嗎?

滕:我們在選擇角色的時候,casting(選角導演)那邊給了我很多同年齡演員的表演片段,我也都看,但不會太多地去依賴這些表演片段。我自己根深蒂固地認為,每個演員有每個演員的特點,每個演員在上一個戲里面的表演是因為他跟導演的一些合作和溝通,導演的要求是這樣的,到我這,我可能要求跟別人不一樣,我不能按照那個東西去判斷這個演員是不是一個好演員。所以我可能更依賴我的主觀判斷,選角色的時候,我大部分還都是跟他們聊天,在不停接觸的過程當中去判斷這個人像不像我劇本里的那個人。顧清俞這個人,我們也是看了聊了很多人,還是覺得,童瑤很像顧清俞,或者說最接近。

《心居》劇照,童謠

人:合作到現(xiàn)在,你對海清還有什么要求?

滕:我覺得在《心居》這邊,是一個準確度的事。她的表演對于我來講也是安全感和整體的表演風格的確定。這跟我十多年前的情況還不太一樣,那會兒我們一直在拍劇,一些演員也是大家一直在合作的,大部分人都很熟悉我對表演的要求。他們那會兒來到我組里的時候,都覺得是回家了一樣,進入了一套熟悉的表演狀態(tài),不太需要調(diào)整。這次我自己也隔了這么久都沒有拍劇了,海清在我這也是確定表演中心的一個存在,我跟她不需要再溝通這件事,還是我倆回到我倆熟悉的現(xiàn)場。這次很多跟我第一次合作的演員,海清對他們是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

?

人:你的電視劇作品很反映現(xiàn)實社會,但是你的電影作品又是偏溫暖治愈的,這是有意為之的嗎?

滕:我自己沒有刻意區(qū)分,巧合的是,我看到的文學作品的不同,比如鮑鯨鯨那些文字當中表達的神情和態(tài)度、她幽默的那些東西可能就不太適合拍成電視劇,我們就選電影來呈現(xiàn)。但電影這種形式,不是那么具備像我說的能夠側寫都市一個階段的人,因為它篇幅不夠長,沒有那么大的蘊意程度能夠展現(xiàn)這件事,那我就拍電視劇。

?

人:創(chuàng)作者都有一個不斷進階的過程,你覺得自己在什么時候有過巨大的創(chuàng)作理念上的改變嗎?從前作里都分別得到了怎么樣的經(jīng)驗?

滕:我覺得對于導演來講,肯定是有一個進階過程的。我1995年就大學畢業(yè)了,那個時候電影沒什么機會,整個中國電影的數(shù)量很少,我們都是從電視劇開始的,我拍過愛情偶像劇,也拍過警匪的等等。一直拍了很多之后終歸會(進步),比如《雙面膠》是在一個很小的作品里面找到一個能夠表達的點,后邊就會慢慢有整體劇集創(chuàng)作的模式。《雙面膠》看似是拿婆媳關系作為表面的引子,但其實是表達東北傳統(tǒng)文化和上海代表的都市文化二者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我們更懂得哪個階段拿什么去吸引觀眾而已。對我來講,就是嘗試過各種各樣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東西,沒啥特別的總結,我相信很多導演都是一樣。

?

網(wǎng)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6期 總第816期
出版時間:2024年12月16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shù)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lián)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